Images of 鳥巣朱美
blog身長:14 公分稀有過境鳥。繁殖於中國東北及俄國的烏蘇里,冬季遷移至華南。在繁殖地生活於山地針葉林或混生林,喜歡在溪澗、林緣、林間空地、林下灌叢或草叢間活動,遷移途中及越冬區仍偏好針葉林。單獨或成對活動,遷移時成小群。性安靜而羞怯,見到人走近就飛起,隱藏於遠處樹間或草叢;飛行快速,成直線。主要以昆蟲為食,兼食少量草籽及漿果。2014年10月攝於新北市野柳為雀形目鶲科鶇屬的鳥類,稀有過境鳥,身長約20~23cm,俗名金胸鶇、唐赤腹、紅腹灰麥必、灰麥必、灰背穿草鶇、灰青鶇。分布於西伯利亞、朝鮮、越南、日本、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、遼寧、北京、河北、山東、江蘇、湖南、浙江、福建、廣西、廣東、香港、雲南、海南等地,主要生活於在東北地區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茂密的森林、以在次生闊葉林中最常見以及河谷兩岸的混交林內也有棲息。雄鳥體上及頭胸部暗灰色,腹部橘紅色,中央及尾下覆羽顏色偏白。雌鳥大致似雄鳥,但喉部到上腹部有黑色的稀疏縱斑,幼鳥似雌鳥,但體上帶明顯褐色調。嘴黃色,腳粉紅色。2014年10月攝於新北市野柳黃尾鴝屬雀形目鶲科。又名北紅尾鴝。特徵:體長15公分,雄鳥頭頂至後頸銀灰色,臉、腮、喉尾羽黑色,胸、腹、腰、尾下覆羽醒目耀眼之澄黃色,翼亦有白斑。習性:出現於平地至中海拔1500公尺左右稀疏林間或空曠地帶。常單獨行動,喜停棲開闊地的突出物,枝頭瞭望,常不斷擺尾或追捕昆蟲,為台灣普遍的冬候鳥。2014年10月攝於新北市野柳別名:藍尾歌鴝、紅脇藍尾鴝全身體長約14公分。藍尾鴝為不普遍種冬候鳥,喜歡單獨在闊葉林地活動,並以昆蟲等為食。繁殖地:歐洲北部、東北亞、喜瑪拉雅山區。2014年10月攝於新北市野柳鏽鵐為雀科鵐屬的鳥類,身長約15公分,為稀有冬候鳥。俗名紅金鐘、紫背兒、大紅袍、栗鵐。分布於西伯利亞、漫遊至印度、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內蒙古、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陝西、河南、山東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雲南、廣東等地,多見於喜棲于山麓或田間樹上以及湖畔或沼澤地的柳林、灌叢或草甸也可見到。2014年10月攝於新北市野柳,為母鳥。茅斑蝗鶯是大尾鶯科蝗鶯屬,身長約12公分。稀有的過境鳥,在秋季10月及春季5月出現在各種環境,夜間遷移時會飛經山區,常被住宅光線所吸引而造成撞擊傷亡。繁殖於西伯利亞、蒙古及中國東北,冬季會遷移至中南半島、菲律賓及印尼群島。生活於低矮的蔓生草叢間,單獨或成對活動,性隱密而羞怯,受干擾時並不驚飛,而是在草叢內快速竄行或靜立扭動尾部。攝取昆蟲為食。2014年10月攝於新北市野柳科名:鶲科Muscicapidae褐色柳鶯屬雀形目鶯科。在台灣屬稀有冬候鳥。翼長22公分,尾長12公分,體長約28~32公分。頭部呈圓形,無角羽,顏盤不明顯。體色大致為黑褐色;僅肩羽和三級飛羽末端有少數米黃色斑點,尾灰褐色而有黑褐色寬橫帶。身體腹面底色米黃色,有若干不規則之巧克力色闊縱斑;嘴黑色,眼睛黃色,腳趾黃色並具有堅硬的剛毛。褐鷹鴞廣泛分布於亞洲南部和東部,以及日本、婆羅洲、菲律賓。牠在台灣現有二亞種;N.s.japonica為冬候鳥,冬季飛至台灣渡冬。N.s.tabago僅發現於蘭嶼。褐鷹鴞也會在白晝活動,牠的飛行能力很強,而且反應快速,會突擊正在空中飛行的昆蟲或其他動物。牠也獵食鳥類和小型哺乳類。褐鷹鴞的繁殖期為4~7月。常設巢於樹洞或其他合適的著生植物上,每窩產蛋3~5枚,蛋白色而有光澤。2014年10月攝於新北市野柳身長:14 公分稀有過境鳥。繁殖於中國東北及俄國的烏蘇里,冬季遷移至華南。在繁殖地生活於山地針葉林或混生林,喜歡在溪澗、林緣、林間空地、林下灌叢或草叢間活動,遷移途中及越冬區仍偏好針葉林。單獨或成對活動,遷移時成小群。性安靜而羞怯,見到人走近就飛起,隱藏於遠處樹間或草叢;飛行快速,成直線。主要以昆蟲為食,兼食少量草籽及漿果。2014年10月攝於新北市野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