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樣得糖尿病,為什麼別人過得很輕松
中文(简体) Public
<p>最近,患2型糖尿病8年的小李被查出有輕度視網膜病變,這就意味著他因糖尿病致盲的風險增高。</p>
<p>令小李很不服氣的是,隔壁老王50多歲就查出糖尿病,現在都70多歲瞭也不見有啥並發癥的跡象,一直照吃吃、照喝喝,還那麼胖。</p>
<p>同樣都是二型糖尿病,為啥就差別那麼大呢?</p>
<p>螞蟻醫生剛好手頭有一份《柳葉刀·糖尿病和內分泌學》雜志的最新研究報道,瑞典隆德大學糖尿病中心和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,糖尿病可分為五種類型。這個研究結果應該可以回答小李的疑惑。</p>
<p>1、自身免疫性糖尿病:</p>
<p>與經典的1型糖尿病大體相同。年輕時發病,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缺陷導致胰島素無法正常分泌。</p>
<p>2、胰島素缺乏型糖尿病:</p>
<p>患者發病時年輕,體重正常,但並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導致胰島素不足。這些患者目前被定義為2型糖尿病,發病原因是β細胞功能缺陷,而不是太胖。患者有較高的致盲風險。</p>
<p>3、胰島素抵抗型糖尿病:</p>
<p>患者通常超重,能夠產生胰島素,但機體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。患者發生腎病的風險最高。</p>
<p>4、肥胖相關的糖尿病:</p>
<p>主要見於體重超重的人群,但與第三組相比,新陳代謝更接近正常。</p>
<p>5、年齡相關性糖尿病:</p>
<p>與其他組相比,患者出現癥狀時年紀較大,病情往往較輕。</p>
<p>研究發現,這五種糖尿病相比較,前三種較為嚴重,後兩種較輕微。</p>
<p>看到這裡,不難發現,小李年輕時發病,體重也比較正常,發病原因屬β細胞功能缺陷這類,雖然病程不長隻有5年時間,但是這種類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有較高的致盲風險。</p>
<p>而老王發病的時候已經50多歲,而且一直以來體型較胖,極有可能屬於肥胖或年老類型的2型糖尿病。</p>
<p>研究人員之一Leif Groop教授認為:“這項發現非常重要,因為我們朝著精準醫療邁出瞭真正的一步,將引領糖尿病個體化治療。”</p>
<p>不過,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Victoria Salem這樣認為:這項研究還不足以改變糖尿病的分類和治療方法。研究隻納入瞭斯堪的納維亞人,然而世界上不同地區的情況各不相同。這項分析將糖尿病分為5個類型,未來分型可能會進一步增多。</p>
<p>螞蟻醫生一席話,讓小李頓時釋然,糖尿病治療任重道遠,而且有各自的個體化差異,不能同一而論,隻有堅持做好監測、降糖、運動、治療、飲食控制才能避免並發癥的發生或發展。或許未來,更進一步的分型會帶來糖尿病個體化治療的新曙光。</p>
<p>想瞭解更多糖尿病相關的醫學資訊,請加螞蟻醫生官方微信號:myys201803,拉你進內分泌交流群與眾多愛學習、愛分享的小夥伴們一起成長。</p>
<p></p> 本文由<a href="http://www.dozo8.com.tw/gallery-24-grid.html">愛迪達慢跑鞋</a>推薦(<a href="http://www.dozo8.com.tw/gallery-24-grid.html">http://www.dozo8.com.tw/gallery-24-grid.html</a>)
更多好玩,夯貨等你挑!【正品代購】全家/貨到付款,加赖即送禮品:<a style="font-weight: bold; font-size: 16px;" href="http://line.me/ti/p/lClnHLsjBA">TWZO</a>,也可掃二碼加好友!
<a href="http://line.me/ti/p/lClnHLsjBA"></a>
by ybg71858012
Vocabulary List
- 0